“妈,我要喝水。”
“妈,我的袜子呢?”
“妈,你快来陪我玩!”
凌晨3点喂奶、清晨6点做早餐、白天工作带娃两头烧、晚上陪读哄睡到11点……
当妈后,你有没有算过,一整天里,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,到底有多长?
不是刷手机的碎片时间,不是躲在卫生间“假装上厕所”的5分钟,而是——能安静喝杯咖啡、能完整看一集剧、能静下心读一页书、能和自己对话的“真·自我时间”。
很多妈妈说:“孩子睡了,我才开始活。”
可等孩子睡了,身体累到瘫,脑子乱成麻,连打开APP的力气都没有。
我们不是不想爱自己,而是——当妈后,属于自己的时间,都是“偷”来的。
展开剩余78%一、妈妈的时间,是被“切碎”的24小时
当妈前,一小时可以看完半本书;
当妈后,一小时可能只够冲个奶粉+换三片尿不湿+安抚哭闹+收拾战场。
妈妈的时间,不是“没有”,而是被切成了一块块“任务碎片”:
✅ 5分钟:趁娃看动画片,快速扒两口冷饭
✅ 8分钟:等电梯时,赶紧回个微信
✅ 10分钟:娃午睡了,飞速洗个头,结果他提前醒来嚎啕大哭
这些“被偷走的5分钟”,是妈妈们唯一能抓住的“自我缝隙”。
二、不是没时间,而是“自我”被放到了最后
我们总说“等孩子大一点”“等上幼儿园”“等放假”,就把时间留给自己。
可现实是——孩子永远有新阶段,永远有新需求。
不是时间不够,而是我们习惯了把“妈妈”这个角色放在第一位,把“自己”无限往后排。
可你有没有想过:
一个长期压抑自我、没有充电的妈妈,
怎么有能量去爱孩子、爱家庭、爱生活?
三、真正的“自我时间”,不是等来的,是“抢”来的
我曾以为,只有孩子上小学,我才能重新拥有生活。
直到一位心理咨询师告诉我:“妈妈的自我重建,从第一个‘自私’的5分钟开始。”
于是,我开始“偷时间”:
每天早起15分钟,泡杯茶,看窗外的晨光
午睡时,不刷手机,只闭眼冥想5分钟
晚上让爸爸陪娃,我关上门,听一首老歌,写两行日记
这些“微小而确定的自我时刻”,像黑暗中的小灯,一点点把我从“妈妈”的身份里,拉回“我自己”。
四、给妈妈的3个“偷时间”实用建议
1. 每天“抢”5分钟,只属于你
不刷短视频,不处理家务,只是发呆、深呼吸、喝口水。这5分钟,是你与自己的约定。
2. 学会说“我先忙完我的事”
“等下哦,妈妈先喝完这杯水再陪你。”
让孩子学会等待,是培养独立的第一步,也是妈妈 reclaim(夺回)自我的开始。
3. 把“自我时间”写进家庭日程
比如每周三晚上7-8点是“妈妈自由时间”,请家人配合。不是“奖励”,而是基本需求。
五、写在最后:妈妈,你值得被好好对待
育儿路上,我们总被教育“如何做个好妈妈”,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:
“好妈妈”之前,你首先是“你自己”。
那些被偷走的时间,那些藏在缝隙里的5分钟,
不是自私,而是自救;不是逃避,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。
请记住:
你不是超人,不需要24小时在线;
你不是保姆,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;
你是妈妈,也是独立的、值得被爱的女性。
愿每一位妈妈,都能理直气壮地“偷”回属于自己的时间,在柴米油盐之外,依然拥有看一朵云、听一首歌、爱自己的自由。
【暖心提示】:育儿是长跑,不是冲刺。妈妈的状态,就是家庭的风水。照顾好自己,不是“自私”,而是对孩子最温柔的负责。从今天起,试着“偷”回5分钟,送给自己吧。
发布于:广东省贵丰配资-10大股票软件-加杠杆怎么炒股-股市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